栏目导航
卞家院子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卞家院子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坐东朝西,北偏东20度,面积1600平方米。该院原为卞小吾哥哥的住宅,在抗战时期,曾为军政部学兵的营地。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出租给当地居民居住。该院为门厅,正厅及两侧的厢房组成四合院布局,土木石结构,门厅面阔长 4.95米,进深 3.54米;正厅面阔8间47.8 米,进深7.3 米,通高6米。卞家院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重庆战时陪都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一座具有典型渝西清代民居特色的古建筑,这对研究渝西民居具有重要意义。
卞小吾故居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卞小吾故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石坝街居委会62号,建于清末,坐东朝西,北偏东30度,面积800平方米。故居是《重庆日报》的创始人卞小吾的故居。抗战时期,曾作为军政部学兵的营地。解放后,收归国有,现出租给当地居民居住。故居为门厅,正厅及两侧的厢房组成四合院,土木石结构房屋,正厅面阔3间18米,进深6米,通高6 米。故居天井中央还遗留有一个刻有诗词和吉祥语的石缸。故居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不止对研究卞小吾其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研究重庆战时陪都的作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朝天咀码头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朝天咀码头位于江津区白沙镇朝天嘴社区,建于民国初年,坐南朝北,北偏西31度,面积200平方米。此码头始建年代不祥,民国十四年(公元1935年),民生公司在朝天咀设置囤船。之后,逐渐形成了轮船码头。抗日战争期间,白沙作为抗战大后方的人力,物力的集散地,现今码头仍在使用。码头共有77步台阶,台阶长2.3米,宽0.4米。朝天咀码头发挥了重要作用。此码头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在重庆作为抗战陪都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对研究江津航运史及抗战时期物资流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大塔遗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大塔遗址位于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办事处东渡社区居委会塔坪经济合作社一个小山坡山顶,座东朝西,北偏西20度,西隔长江与江津城俩俩相望,东面、南面和北面为山丘。大塔始建于清末,抗战时期为躲避日机轰炸江津城,将几个标志性建筑物拆除,大塔就是其中之一,现遗址仅存很少一部分塔基,塔基材料为青砖和条石。遗址战地面积907.5平方米。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实物佐证。
邓鹤丹、邓燮康合葬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墓地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座东朝西,正东西方向,周围撑天大树环抱,为邓鹤丹(1872-1943)和邓燮康(1907-1978)合葬墓,邓鹤丹为聚奎中学创始人之子,邓燮康为邓鹤丹之侄。1943年10月,邓鹤丹葬于此地,1978年,邓燮康死后部分骨灰归葬于此。墓冢呈方形,长4.5米,宽3.1米,墓冢前0.2米处有墓碑一通,高1.25米,宽0.79米,镌刻“邓鹤丹、邓燮康先生之墓,乙丑陈卓吾书。”叔侄二人捐款办学,将毕身精力,用于教书育人。特别在抗战时期,外地文化名流大量流寓白沙,他们抓住机遇,礼聘名师授课,邀请文化名人进行讲学讲演,为发展白沙乃至江津的教育,培育人才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燮康还鼎立为来白沙的文化机构和公私立大中学校以及随之而来的名流学者提供帮助,支持抗日救援运动。陈独秀流寓江津病逝后,燮康与叔父蟾秋为之料理后事。冯玉祥将军到白沙募捐抗敌,燮康慷慨解囊。此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邓氏家族在江津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期邓氏家族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家院子(国立中央图书馆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邓家院子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街道办事处高屋村七队,建于清末,坐南朝北,面积1824平方米。邓家祠堂始建于清末,为清末到民初江津望族之一邓家的祠堂。解放后祠堂收归集体,为江津县工商校皮塑厂,现为重庆市工商校机械厂职工宿舍。抗战时期,曾做过军政部学兵总队炮兵第二团第三营的驻地、国立中央图书馆的办公楼和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分部住址。该院为门厅,正厅及两侧的厢房组成四合院布局,土木石结构,正厅为中西合璧建筑,一楼一底,面阔8间47.8 米,进深7.3 米,通高9米。邓家家院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以邓氏家族为代表的各行各业人民在重庆作为战时陪都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邓少琴墓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邓少琴墓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村,建于1990年,坐北朝南,北偏西20度,面积90平方米。邓少琴,巴蜀史一代宗师,1897年4月8日出生于白沙,与吴芳吉、张采芹并称“聚奎三杰”。“九一八”之后,发表了许多宣传抗日的文章。其后,他先后在南充、遂宁、合川一带主持救济工作,或白沙主持复兴工作,在青城山、峨嵋山考察旅游条件,沿长江三峡和嘉陵江上游考察航运情况。1943年冬,开始潜心研究四川史地。解放后,参加西南博物院筹建,主持日常工作,1990年1月16日病逝于重庆,11月1日归葬于黑石山。此墓墓冢呈梯形,上底长2.08米,下底长为3.06米,梯形高5.1米,墓冢通高12.7米。墓冢墓周围嵌有条石,墓冢西边中央有刻有墓志石碑一块。墓冢前0.36处立有方向墓碑一通,宽2.4米,高14.9米,镌刻行楷“巴蜀史学家邓少琴先生之墓。”此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对研究邓少琴其人、巴蜀文化发展史,特别是研究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期的史学、旅游业等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陆军医院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第二陆军医院旧址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公园路社区朱家洋楼,建于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坐东南向西北,面积1350平方米。民国二十八年,陆军第十六后方医院迁至白沙,院长戴筱农。民国三十二年改称“第二陆军医院“,院长荣元禧。 第二陆军医院本部设在朱家洋楼,并在学堂咀,心子山、万家山设有三个医疗病区。该建筑大门前有半圆形平台(俗称月亮坝),大门上两角有石雕的狮子,门顶上有八卦的图案,整个建筑分后厅,前厅和左右厢房,为中西结合式建筑。该建筑在抗战时期用来安置难民和流亡的学生,解放以后为江津县法院的办公地点。该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研究抗战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高洞电站旧址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高洞电站位于江津区白沙镇高洞村驴子溪高洞瀑布下面左侧,建于1944年,面积5000平方米。电站机房坐落在悬岩边沿,呈圆洞形,落差20米,圆洞直径4米。该电站为坝后式,从机房到井的顶部像螺旋式逐渐上升,共7层,梯步有130多步。机房底部呈壶胆,通长32.7,宽5.9米,顶部呈梯字型。装机容量发电组2台,共计120千瓦。1944年,由夏仲实等人倡议入股筹建,吴震寰任工程师。抗战时期,由于资金问题,工程于1945年4至5月停工两个月。1946年建成,这是我国早期自行设计施工,制造机电设备的水力发电厂。为白沙及其附近乡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这也为南方水力发电提供了模板。既利用了当地水势资源,又不污染环境。也是现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体现,具有极高的既经济价值,科学价值,这对研究抗战时期江津乃至重庆的水利、科技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公园路夏仲实旧居
作者:暂无 日期:2018-05-21 文献类型 :画作
描述:公园路夏仲实旧居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公园路社区公园路151号,建于清代,坐北向南,面积1230平方米。大门外有九级台阶,石门枋,木门,四合院布局,土木石结构,硬山式屋顶,进门为正厅,现为厂厅,进深6米,宽7米,侧两间进深6米,阔8米,由两户人居住,抬梁式架梁,有木柱多根,其余房屋已改建。曾是原国民党军七十八军中将军长夏仲实所住,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夏仲实其人和重庆作为抗战陪都时候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Rss订阅